编者按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重要理论引领力、强大实践指导力的求真务实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必将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作为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和行动自觉,第一时间组织各研究所专兼职研究人员集中收看开幕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现将部分研究人员的学习体会摘要如下:
成长春(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导)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具有特殊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长江经济带的理论创新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新三主”新使命新定位,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安排,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谋划好现代化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系统研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城市群联动发展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关系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杨凤华(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新时代十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就其主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阶段性重点任务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万众一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不断激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造力和凝聚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就长江经济带而言,今后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五新”“三主”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着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当好表率。
宋超(长江经济带区域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要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陈晓峰(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论调反映了高层对加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应该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脊梁。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想尽一切办法实施制造业回流,发力高端制造领域,想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凭借土地、人力等成本优势,纷纷出台一些吸引外资政策,承接一些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必须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挥比较优势率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积极打造若干重大原创技术策源地;三是大力促进产业数智化转型。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工作,切实解决其中的“数据烟囱”与“行业壁垒”等问题;四是大力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实体经济,加强经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学习借鉴。
童霞(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作为研究农业农村问题的我们应不断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从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者主体责任三个方面加强研究,稳扎稳打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完善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以此为人民提供绿色、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从加强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追溯管理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农安信用管理、新制度机制构建的研究,努力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冯俊(长江经济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增进人民的生态权益是新时代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进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价值诉求。就长江经济带而言,沿江11省市要围绕“五新”新定位和“三主”新使命,以压倒性的工作态势部署推进长江大保护。一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水质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精准化。二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开展入江河流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等专项行动,破解“化工围江”,推动绿色航运和船舶污染治理。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好长江禁渔,推动捕鱼人成为护渔人,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恢复。
邓恒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总揽全局、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报告强调既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要重视“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关于“产业链供应链”,报告中两处强调,都与“安全”相关,可见“产业链供应链”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了“实现高质量”,必须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除了“安全”的需求外,“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更好地落实报告精神,需要各级政府的跟进,需要众多企业的努力。地方政府面向产业链发力,各类企业依托供应链发力。
黄建锋(长江经济带开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先后指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基本观点,以及主要内容、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是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对外开放问题又一次全面系统的最新阐述,郑重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长期目标追求。在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明确了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报告以上论断和内容将成为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陈长江(沿海沿江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在开放条件下畅通和提升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一是要找到阻碍国内大循环畅通的“断点”“堵点”及其原因,二是要还要考虑各个环节共同升级共同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即提升供给体系对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高水平需求牵引高水平供给、高水平供给创造高水平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要求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下,建设统一大市场,打通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劳动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形成技术创新加速、供给质量提升、居民消费和收入升级三大机制动态协调,从而实现国内需求和生产供给的畅通循环和协同升级。
陈为忠(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具有深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系统论述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针,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系统论述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思路,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系、全面覆盖的国家安全体系,构建起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系统论述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任务,从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三个维度,塑造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安全格局。该论述为我国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叶磊(长江经济带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标二十大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新要求,未来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好3个“推动”,一是以供给侧改革协调推动产业均衡发展。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二是以需求侧改革协调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带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在功能体系上中上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承载和容纳能力,加强与周边和外围城市的互补分工与合作。三是以“三线一单”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坚守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流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坚决实施生态建设负面清单制度。
刘峻源(沿海沿江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节点上召开的历史性会议。大会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波澜壮阔,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城镇化发展经历了由粗放到集约的历程,已进入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积极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布局,提升城镇村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扩大区域辐射能力,以城乡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瞿锦秀(沿海沿江发展战略研究所,讲师)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振奋人心,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智库研究人员深感责任与使命。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初心,在平时的教学科研中牢记立德树人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研究中,创新“文化+”融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孟越男(长江经济带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所,讲师)
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提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键秘钥。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挖掘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端引领,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市群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城乡、省市、区域、流域流段之间的要素流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实施“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全方位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实施扶贫攻坚、对口支援、民生托底、财富再分配等战略举措,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不断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