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1-09-06 10:40:00  来源: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作者:胡俊峰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西方国家实施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主义,以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推出以来,沿线各省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创新动能迸发,创新主体、创新支持、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是创新合作主体不均衡。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校、科研院所、规模科技型企业等数量多、涉及行业范围广,创新网络较为发达,相较之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创新合作主体数量更多、形态各异、功能更广。

二是科技创新要素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性特征。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不均衡。表现为“东高西低”,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同时,尽管长江经济带整体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科技创新产出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且创新投入-产出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区域间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上游地区投入产出比较低,创新资源低效、无效配置,影响区域整体创新机制体制建设。科技研发人员配置不均衡;上游地区对人才吸引力较弱,“孔雀东南飞”现象较为普遍;科技创新专利水平有效量也呈现东高西低特征。

三是协同创新能力差异性较大、创新溢出不显著。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能力呈现出长江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较低的特点,长三角城市群中除安徽省以外,整体上协同创新能力较高,具有引领长江经济带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的潜能,但受行政区划与政策制约,中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的创新溢出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在协同创新的要素投入和协同创新部门之间的协作仍需加强。

四是创新环境建设不均衡现象严重。下游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创新政策激励效应显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中上游地区,创新政策的制订与落实存在障碍与瓶颈,影响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在创新氛围方面,长江中小游地区“放管服”等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政府服务企业意识较强,企业创新环境优良,而中上游地区,仍存在某种程度的“官本位”现象,亟待改进提升。

五是创新支持“东强西弱”格局愈发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两个国家科学中心,与众多高水平研究机构,且国际科技交流密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能力远超上游地区。此外,中下游地区创新服务机构,如科技中介、金融机构、法律服务、专利服务、会计事务所等种类齐全、职能完善;且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技术转移市场等载体数量多、功能强,中下游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远超上游地区。

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与生态保护之间缺乏良性协调发展。全流域科技创新专注于区域产业发展,而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支撑不足。

因此,要解决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不均衡问题。一是上、中、下游地区应携手互动合作 ,在东部沿海地区日益实现经济增长与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下,更应关注缩小中西部如贵州、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与创新投入。二是推动整个流域创新资源共享、区际科技要素无阻碍流动与创新资源高效汇聚。三是完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培训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四是建立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强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平台等构建紧密的区际创新网络,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提升协同创新效率。五是政府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引导,全面提升全流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作者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