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也符合江苏人民的根本利益。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既具有江苏特色又符合未来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其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如,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美国采取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强的科技实力和完备的科研创新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健全的农业法律和完善的农业补助政策为更好抵御和防范农业生产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荷兰采取集约化、专业化、高科技模式,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克服了资源匮乏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核心,培育了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日本采取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协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支农政策。
具体到不同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如,我国的台湾地区采取的是精致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农业精细化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和高效益,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作用,着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推动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虽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一是农业科研单位与人才资源丰富,但综合实力偏弱,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农民合作社虽蓬勃发展,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实力整体不强,内部规范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三是现代农业人才储备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大量土地流转给了外来人员,影响本地从业人员的技术素养提升;四是耕地细碎化格局尚未完全改变,规模户占比低,土地连片经营协调成本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
基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经验,建议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
把握江苏区域多元化特点,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各区域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省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如沿海地区气候与自然条件和日本类似,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做大做强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沿运河地区则要注重农耕文化和农业遗产活态保护传承,借鉴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激发农业企业创新活力。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经费分配制度,建立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潜力的体制保障;创新科技资源和人才流动机制,构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内生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规范、高效、民主、透明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着力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
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江苏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依托基层党校、职业院校等平台,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社会力量投身到农业农村发展中来。直面江苏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大应用型、实操型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力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在“三权分置”框架下妥善处理农村集体、承包户、土地经营者的关系,逐渐把小农户生产经营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深化宅基地改革、完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分步、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作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