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全社会共建大运河文化带
2023-03-29 10:0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志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造福广大人民,社会公众既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体,也是大运河文化带治理的主体。要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需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大运河社会治理共同体。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都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运河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以文化讲堂、通俗小说、公益广告、电视剧、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运河故事,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提升公众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法律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好法律顾问作用,为社会公众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治理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强化多方参与。发挥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序发展文化娱乐理事会、民事调解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公众在大运河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组建常态化、机制化、多样化的大运河志愿者队伍投入大运河爱心保护活动。三是强化民主协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开展民主协商,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大运河治理民主协商机制。加强对协商的业务指导,分类探索各种类型协商办法,丰富完善社区协商的形式和内涵。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强化对重大决策实施之中的监督、公开和反馈,保障大运河治理协商成果真正转化落实。四是强化科技支撑。以“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在大运河治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打造好智慧社区平台,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举报制度和权利保障机制,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以此提升大运河治理快速反应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