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大运河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创新
2021-02-02 15:39:00  来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作者:王 健

王 健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水运的枢纽中心是发达的城市所在,大运河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兴盛。大运河的优势不仅在于本体的运输状态,还在于沟通的水系最多、支线配套最好的水运主通道,与长江构成十字交叉、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如今,常年仍有来自十三个省市的船舶进行繁忙的运输活动,将各种货物分流到江浙沪皖的四面八方,这种繁荣现状的形成,既是优越自然地理条件所赐,也是历代特别是1949年后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引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时髦话题。但目前看,很多还停留在概念研讨阶段。那么,未来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动力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江南文化?我们认为,首先传统江南文化具有“与时俱进、智巧灵活、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特质,这种文化需要经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再创新的过程,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其次,江南发展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拓展新空间。未来,要将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的优势潜能转化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这需要一个区域空间,最佳的应是一个长三角各省市共同参与,共享共管具有政区性质的独立空间。

千百年前,京杭大运河经平望沟通浙江,上世纪60年代当地百姓开凿的太浦河经平望汇入上海,两条运河“大动脉”在平望十字交汇,奠定了平望交通重镇、枢纽名镇的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平望应继续发挥中枢交通的优势,注重水运交通与水运网络,恢复江南乡村水运网络生态系统,再现“江村生态”。同时,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入了全面“施工期”,平望更需要瞄定“示范区建设”这一新坐标,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契机,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