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伟大的党成就伟大的事业
2022-02-21 10:12:00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作者:刘宁扬 杨竹山

2021年,中国共产党喜迎百年华诞,风华正茂;而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已经过去整整30年,历史教训惨痛,至今仍然令人深思。中苏两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深刻表明:成就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于拥有一个伟大的党;而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保持伟大,关键又在于其对正确方向、领导核心、人民力量、改革创新、发展空间等要素的科学把握。

一、能否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国情实际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能够把准正确方向。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党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把握和引领时代,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解决了“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怎样领导中国革命、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党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正是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始终引领中国前进 的正确方向。

苏联共产党几次三番步入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怪圈,偏离了正确方向。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秘密报告”彻底否定斯大林开始, 苏联共产党就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从此,苏联出现了否定苏共苏联历史、反对 共产党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暗流,在偏离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苏共领导人对时代潮流认识不清,产生了超越发展阶段、脱离实际的教条思想,错误地提出“发达社会主义” 理论,把苏共变成了教条僵化的“泥足巨人”而无法前行。20世纪80—90年代,戈尔巴乔夫错误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能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特征,也是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和目标而展开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需要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任何削弱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大破坏。对于党的领导,必须随着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加强。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正确道路上,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领导艰苦的敌后抗战并成为抗战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狂飙般荡涤了一切国内外反动势力;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一再重申“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历史性摆脱贫困,千年小康梦圆,创造彪炳史册的光辉奇迹。

苏联共产党在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性问题上犯下颠覆性错误,最终招致彻底失败。其始作俑者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发布的“秘密报告”,给苏共领导的权威性、合法性带来了重大的破坏性影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领导作风并没有得到根本纠治,高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收入差距竟然高达40倍,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被极大损害。在戈尔巴乔夫推进的“改革”中,苏共“让公开性大放光明”,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苏联历史课程也被污蔑 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整个苏联陷入了否定历史和领袖继而否定苏共合法性的怪圈。苏共竟然重提“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自动交权并取消了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此后又决定推行多党制并为此建议修改宪法,全苏大会接受了苏共建议并修改了宪法第六条,在法律层面全面取消苏共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苏共在没有战争入侵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来之不易的政权。随着苏共失去领导权,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也随之分崩离析。

三、能否坚持人民至上、汇聚磅礴力量,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衰成败。

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的磅礴之力,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和胜利。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政治本色。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人民孕育着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人民对幸福生活、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奋斗,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访时就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是人民在推动他的革命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才会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也只有将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伟大事业才能阔步前进。有了“八子参军”,才有了 苏区子弟汇聚成的滚滚铁流;有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才有了无数热血中华好儿女奔赴抗日战场,才能把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有了无数个“小推车”,才有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共产党人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感召下,奋战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将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苏联共产党逐渐背离了“布尔什维克”为“大多数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人民渐行渐远。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早在访问苏联期间,就敏锐地觉察到苏共开始出现“脱离群众”“等级观念”等危险。同期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甚至得出了 “苏联出现了贵族”的结论。但这些隐患被轰轰烈烈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史诗般的卫国战争胜利所淹没。赫鲁晓夫上台后,苏共先锋队的性质开始蜕 变,脱离群众现象日趋严重。勃列日涅夫时期,党内问题积重难返,“特权阶层”开始蔓延生根,制造了党员和群众间的巨大鸿沟。历史本需要力挽狂澜者,却等来了推波助澜者。戈尔巴乔夫推行为“少数人” 追捧的“人道”和“民主”,完全抛弃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层面彻底斩断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苏联解体后,曾经在苏共担任高级职务的领导人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把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资产,其中就包括曾经任职长达20年之久的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苏联共青团莫斯科市委书记、对外经济协会“国际俄罗斯”负责人等。苏共的特权化、贵族化倾向由此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当苏共被迫搬出中央办公大楼时,遭到了沿途市民的唾弃和嘘声,革命年代结下的血肉联系荡然无存。

四、能否坚持在守正中不断改革创新,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生机活力。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仅是思想理论领域的一次伟大创造,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在实践上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活力在于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改革,任何封闭僵化必定会走上穷途末路,任何改旗易帜也必然是死路一条。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历经磨难和考验而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回望百年,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而要走自己的路,关键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返本开新、改革创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道路。特别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反观苏联共产党,要么保守僵化,拒绝实行真正的改革,要么秉持错误“改革创新”思想,把苏联引向了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毛泽东早就说过:“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最终将苏联推上了亡国之路。苏联效仿西方议会制度搞选举改革并完全放弃党的领导,这样的“改革”造成的只能是国家混乱、分裂和动荡的恶果。苏共推行经济改革,却对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私有制等问题认识不清、争论不休,出现了一系列方向和路径上的错误。经济“私有化”改革把苏联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改革”叫好的却是西方代言人和“特权阶层”,因为他们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开放“新闻自由”,更是为“自由化”和“多元化”火上浇油。“自由化”和“私有化”看似“创新”却彻底毁灭了苏共仅存的合法性基础。苏联迅速沦为一个虚无、混乱的社会,直到苏联解体西方最终也没有接纳被它们“自由化”的苏联。决不能搞私有化、自由化,决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苏联“改革”给世人留下 的惨痛教训。

五、能否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人类共同进步,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空间。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全人类为之追求和奋斗的共同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人类共同进步,是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本质特征。一国一域的成功实践,并不能自然促成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者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是追求人类解放与进步的伟大事业。只有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开辟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贡献视为崇高使命。毛泽东早在长征途中就抒发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人类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动站在 “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一边,不断为人类解放和进步作出自身贡献。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理念与方案给艰难前行的世界指明了方向,让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看到了新的希望。第 71届联大主席彼得·汤姆森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和共同行动。中国共产党也正在史无前例、规模空前地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开展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为世界人民谋幸福、谋大同的政党责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愿意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世界。随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事业的舞台和空间也日益扩大。

苏联共产党因霸权思想作祟而盲目扩张,严重迟滞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苏共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擎起共产主义大旗、支持人类解放和进步事业,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冷战爆发以及苏联力量的不断壮大,苏共便走上了通过大搞霸权、扩张对抗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歧途,最终结果反而是大大地压缩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共“老子党”作风和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泛滥,相继制造了南苏冲突、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等离心离德事件,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特别是中苏两党分裂,堪称“共产主义遭受的最大挫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在外部,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展开全方位的军备、太空和扩张竞赛,并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毛泽东曾预言,苏联“不打一仗,实力是弱不下来的”。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成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丧失了辗转腾挪的最后一点空间,多方树敌、失道寡助、国力衰退的苏联最终走向孤立衰弱与土崩瓦解。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历史,科学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活力永驻、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苏联共产党从封闭僵化到改旗易帜,从邪路走上不归路,教训惨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和比较中苏两党的历史,能够获得更多新的启迪,凝聚起更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