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的战略要旨
2020-08-18 09:4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 波

刘 波

《中国制度面对面》第8章,从固本培元筑根基、主流价值涵育人、舆论引导聚共识、文化兴盛润心田四个维度,具体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怎么守正创新的逻辑与战略。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引航向。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学说,又是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本质上是在文化制度上选择什么主义、高举什么旗帜的根本性问题,表征着文化制度的基本性质。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的根本之所在。

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制度建设,第一位的任务、龙头工程就是要建设和完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学系统学深入学的学习教育制度体系。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完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工作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用新思想培育时代新人的制度。大力运用网络新技术,打造新思想铸魂育人的网络平台,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宣传普及新思想、教育人民的工作格局。

熔铸核心价值固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制度,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着力构建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信仰教育制度体系与涵育仪式链,构建和完善社会价值共识升华为公共价值信仰的引导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让法治彰显正义善念、永葆公正本色,形成“硬约束”与“软要求”合力固根铸魂的优良价值生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的制度支撑体系,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引领生活、温润生活。

建设文化高质量惠人民。文化高质量既指向文化内容本身,更在于文化发展战略及其制度保障,是基于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度支持与高水平文化生产的互促过程,是文化内容高质量与文化能力高水平的综合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制度导向,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作为文化制度战略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与文艺精品创新创优,构建高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推出数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高品位文化产品、高水准文艺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高要求的精神文化期待。建构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内涵式发展的制度,熔铸精神文化产品的思想之魂、精神之气,形成精神文化产品高雅化、文明化、高品质的引领制度。加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着力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

强化舆论引导谋善治。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仍然存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产生重大影响,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主动出击,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增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硬实力,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媒体的制度机制,始终保持党媒姓党,把好主流思想舆论的“定盘星”,这是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网络空间与网上舆论管理制度,落实网络空间治理主体责任,打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塑造弘扬核心价值、彰显正气善念的舆论引导机制,着力提升网络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生态。建立完善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机制,坚持内容为王、技术驱动与制度为盾,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融媒体、融平台、融体系,塑造“四全”媒体发展新格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舆论监督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舆论情况分析研判和通报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副主任、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