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主动作为,确保高质量稳增长
2022-03-17 14:34: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月友

张月友

202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减缓,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速降到4.9%和4.0%。全年增速虽然达到8.1%,但两年平均增长5.1%,为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必须及时出台稳增长政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报告也强调,稳增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总之,本轮稳增长,既不放任经济增速下滑,也不猛打方向盘搞粗放型发展,是不慌不忙主动作为又留有空间有定力的高质量稳增长。

5.5%的增长目标有助于稳住预期

正确看待5.5%的增长目标非常重要。首先,5.5%的目标是一个留有政策空间有定力的目标。客观上,这个数字是自1991年我国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除2020年外的最低水平。我国政府并不纠结于经济增速是否立刻要“保6”,反而制定了一个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低0.5个百分点的“逐年下降”的GDP增长目标,表明我国正着眼于长远目标和跨周期调节,显示党中央、国务院沉稳驾驭复杂局面有定力,宏观调控运筹帷幄更从容。实际上也是给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本轮稳增长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且要防风险,对于过去那种为了稳增长,盲目加杠杆扩大投资和大水漫灌的强刺激,将不在考虑之列。

其次,5.5%的目标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我国经济虽然保持恢复发展,各项指标都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但需要看到的是,过去两年平均略高于5.0%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在出口订单猛增和人民币强势升值的背景下实现的。当前,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尤其是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我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有力有效,展现了中国优势和中国形象,还要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还将受到疫情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好转,西方经济恢复速度加快,我国出口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之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而且今年还要防范美国和欧盟进入加息周期的“蝴蝶效应”。也即,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见实质性减小,又添新的下行压力。这种情况下,还要实现一个更高增速,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5.5%的目标是一个主动有作为的目标。一方面,正常情况下,我国经济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新的更高阶段。2021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44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按照2020年标准划定的高收入国家12696美元的人均国民收入门槛值仅一步之遥,不出意外,今年就将达到这一水平。但一些南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也表明,人均国民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值,并不意味着都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像阿根廷和巴西等国经济都曾达到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但随后几年又退回到中等收入水平。要想持久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是基础,具体说就是要经历长达12-15年左右5%-7%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当然,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有其自身规律,宏观调控在一个超短周期一般并不会改变经济运行趋势。而近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1%,这个5.1%也成为市场对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状况预期感受的冷暖分界线。如果今年经济增速超过5.1%,市场的预期感受将偏正面,否则将偏负面。可见,5.5%预期目标的设定,既考虑了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又符合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同时还是一个有助于稳定和引导预期的中高增长速度。

稳增长的目的是提升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稳增长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一些方式并不一定有助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从而不一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操作不当反而是不利的。比较典型的,如在经济下行期,鼓励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实施自动化改造,就会发生机器人在短期进一步排挤就业的现象,导致经济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同步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品领域过度推进市场化和资本化,虽然有利于扩大GDP稳增长,但也会带来贫富分化并损害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继续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也能稳增长,但会带来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等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增长追求速度与质量并重,政策取向上要求稳增长遵循三项原则:要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要能够促进共同富裕,要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提升民生福祉。我国当前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这是今年加强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除此以外,就业是最大民生,在经济增速放缓期尤其如此。理论上,我国实现充分就业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0%以内,但充分就业不是没有失业,充分就业仍然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受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局部疫情等影响,严格将我国预期就业目标控制在5.0%以下也不太科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就是综合考虑了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形势影响后的结果。而房地产、服务业小微企业和零工经济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根据问题导向和高质量稳增长需要,当前稳就业要注重三个渠道,分别是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稳岗扩岗”稳就业以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稳就业。

其次是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要求稳增长要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而且在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着力促进精神生活富裕。一方面,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中国消除相对贫困最稳妥手段。而且从稳增长本身看,一定程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人口继续向发达地区和富裕的城市转移,也会拖累增长。也即,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同样的投资,相比发达地区,在落后地区带来的稳增长效率理论上会更高,会更有利于稳增长。因此,能够促进共同富裕的稳增长,要求把落脚点放到大力促进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上,落实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上。这是今年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文化创新,弘扬文明道德风尚是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有力抓手,有利于促消费、稳增长,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用意所在。

最后是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稳增长,并不是粗放增长。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围绕“环保”“双碳”,报告不仅有较多表述,还有新的亮点。如在“环保”部分,提出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产业支持政策;在“双碳”部分,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特别是在政策取向上,增强了能源消耗总量管理弹性,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而且明确提出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对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也要求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总之,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展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担负起稳定经济和提升民生福祉责任:在存量政策上,要尽快修复曾采取的“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带来的影响;在增量政策上,不仅要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还要因地制宜发布高质量的稳增长路线图,并围绕稳内需、推改革、扩开放、促创新等几方面,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