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必须澄清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种误解
2018-07-24 08:51: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简新华

  当前理论界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认识的几种误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目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存在较多的混乱和误解,需要予以澄清、求得正确的认识。

  有的学者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二是高效益的经济水平,三是中高速的经济增速,四是高水平的农村发展,五是更平衡的地区发展格局,六是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七是更全面的对外开放。[①]这种观点指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些内容和特征,比如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村发展、地区平衡发展等,但是不全面,比如,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和特征,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有的概括也不准确,比如,中高速的经济增速不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和特征,因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中高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的传统落后经济体系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可能不一样,都可能出现高中低三种情况,中国从现在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内,从经济上看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期,在这么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始终都是中高速。另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和战略措施,不应该说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否则,经济体系就等同于社会经济、无所不包、涵盖与经济有关的所有方面,经济体系就是社会经济的同义反复,也就成了一个多余的概念。

  也有论者强调,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②]这种看法并没有说清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只是说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分任务和原则要求,而且也不全面。

  另有学者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指一种可以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它是指整个国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系统,在发展总量和速度、发展水平和质量、体制机制运行、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和状态。”还认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二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结构,四是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五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六是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③]这种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应该说更为清晰、准确,但是有两点也需要进一步推敲: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可能不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构成要素,因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是客观的经济状况,而经济发展目标则是主观追求的目的或者希望实现的愿望,是影响经济体系的状况及其变化的因素;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应该是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衡量判断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包括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可能不应该包括主要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关的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的内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应该是影响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

  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经济主体体系、动力支撑体系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经济主体体系又包括行为主体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动力支撑体系又包括创新体系、制度体系、开放体系。总的逻辑是:经济主体体系按照发展目标体系的要求,在动力支撑体系的推动和支撑下,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④]这种理解也存在问题:一是把发展目标体系也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可能不准确,因为经济体系是客观的经济状况,虽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经济体系本身不应该包括主观的经济发展目标;而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如果是说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又包含经济发展目标,就是目标中又包含目标,可能是同义反复、逻辑上说不通。二是“经济主体体系又包括行为主体体系、产业体系、区域体系”的说法,可能有误,主体与主体的行为或者活动是两回事,经济主体只是经济活动或者行为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家、创业者、职工、科技人员、农民和政府机构,不能把经济活动、产业、区域也看成经济主体,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如果把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都看成经济主体,哪什么是经济客体呢?而且,把经济主体也看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可能也不准确,因为经济主体的状况是决定经济体系状况的重要因素,但本身并不直接反映经济体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三是创新、制度、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制度保障、战略措施,把创新体系、制度体系、开放体系也看成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可能也不严谨科学,因为这样实际上是把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和特征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制度保障、战略措施混为一谈、等同起来,但是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更有学者撰写长篇文章论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一国的经济体系一般指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呈现以下九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虚实共生、以实为主”的经济体系;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协调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五、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放共赢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六,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共享共富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劳动关系和谐”的经济体系;第八,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多元包容”的经济体系;第九,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两手互济发展”的经济体系。[⑤]这种认识尽管内容更全面丰富,但是与前面几种看法一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经济体系内容的概括也不准确、既过于宽泛又不全面:一是经济体系不仅是包括三次产业结构,而且包括包含产业价值链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和构成、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二是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经济主体结构、为什么也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三是也把许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因素归结为经济体系的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比如“开放共赢发展”“共享共富发展”“劳动关系和谐”“多元包容”“两手互济发展”等,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体系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并不一定具备这些特征。

  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视角认识现代化经济体系

  上述这些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观点,虽然都有正确的一面,但是都存在值得商榷、需要推敲的问题。主要是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过于宽泛、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不清晰。这些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实际上是把社会经济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相应的部分上层建筑都看成是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或者组成部分,把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的内容和特征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法和途径不加区别地混同起来,无所不包、失之于宽、这是不准确的。二是基本上不分析说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同社会性质,可能也是不全面深刻的。因为,就像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实现现代化一样,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国家也都可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从生产关系上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无论是社会性质还是建设路径都存在本质差别。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现在分析研究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只是参考、借鉴、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必须特别注意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文特做以下尝试,希望经济学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从生产力及其发展来看,所谓“经济体系”,也就是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构成情况;3.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状况;4.科学技术基础和构成、运用情况;5.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状况;6.经济发展水平等。虽然这些内容中也包含有生产关系的因素,比如对外经济联系等,但主要反映的是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

  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尽管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但是不应该把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看成经济体系的内容,因为同样经济体系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比如同样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美国与英国、瑞典等,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却差别可能很大;尽管经济体制机制是影响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体制机制的内容、性质和特征本身并不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比如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既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有传统经济体系;尽管对外经济联系的客观状况是经济体系的内容,但是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却不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因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是主观的应对措施,只是影响对外经济联系状况的重要因素。

  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和发展阶段,经济体系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水平。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当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现代化实现阶段的经济体系,相对传统落后经济体系或者说非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主要标志应该是:

  1.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本实现优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工业和农业都实现现代化,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工农差别基本消失;

  2.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差别基本消除,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3.地区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差别基本消失或者不大;

  4.以现代化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合理发展;

  5.国际经济联系比较紧密;

  6.社会经济活动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力和竞争力强;

  7.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特点,人均国民年收入达到1万2千美元。

  需要明确的是,就像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一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在内容和特征上,与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许多共性,但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目的、性质、作用和建设路径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又存在本质的差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不能主要是资本或者少数人获利、不能以牺牲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目的是要建成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虽然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求赚钱发财的内在冲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难以避免结构失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现有固定资产的贬值损失,资本也可能人为扼杀或者限制高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资本的主宰控制和暴利,使得虚拟经济膨胀难以避免。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政府的合理调控管理则有利于避免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不利情况的发生,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⑥]

  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走势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036)的中期研究成果。

  [①]胡鞍钢、张新:《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日报》2017年10月27日。

  [②]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11月30日。

  [③]刘志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素是什么》,《北京日报》2017年11月30日。

  [④]李佐军:《适应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新闻网2017年11月13日。

  [⑤]韩保江:《多维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经济日报》2017年10月27日。

  [⑥]参见简新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