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17-11-03 08:53:00  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马野青

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形势的精准判断,提出我国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互惠包容的发展前景,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针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为此,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上述论断对我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对这一治国方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贯彻。

  1

  内外并举,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和国内经贸体制改革,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降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也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速下降、需求疲软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制造业回流、限制企业对外投资,并借助各种贸易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另一方面,以追求所谓公平贸易为目标,积极推动以其自身为主导的诸边、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使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一些国际条约的权威受到侵蚀。对此,我国充分发挥了大国担当,切实履行在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条约中的责任,并承办了G20领导人峰会、“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国际会议,呼吁创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全球化领导责任。在国内方面,我国自2013年起陆续创设了上海自贸区等11个自贸试验区,作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决策,发布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以及“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降低外贸、外资发展的交易成本。今后,从国际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正在进行的第九轮多边贸易谈判,争取早日达成协议,维护世贸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权威;积极推动G20、金砖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建立完善其作用机制;积极推动我国参与的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与有关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投资协定谈判早日达成协议。国内方面,在自贸区探索试验的基础上,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健全资本流动管理制度,提高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降低我国及经济合作伙伴的交易成本。

  2

  稳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东西向均衡的开放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我国可以向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让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90年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主要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引进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向其进行产品输出,对外开放表现为向东方海洋发达国家的开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则运用自己的资本、技术和先进产能优势,向西向和南向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缓解沿线国家资金、基础设施的短缺,开展产能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我国可以通过走出去,输出过剩的有竞争力的产能,获取国内短缺的资源与能源,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层面,我国原先的开放由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起步,在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借助“一带一路”可以把中西部地区纳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国内东西部对外开放的平衡。“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重大成果,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合作机制,促进其稳步发展。特别是沿线一些国家政治、军事、恐怖主义等风险较大,我国目前前往投资的多以大型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能源设施为主。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带一路”1.0。下面需健全信息通报、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税收、保险等相关政策,鼓励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前往投资创业,开创“一带一路”的2.0阶段。

  3

  创新参与国际分工模式,从被动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向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转变。我国原先参与国际分工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的全球化机遇,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低层次的同类差异化产品出口,或被动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这带来分工层次低、获益少、抑制自主创新、加剧贸易摩擦、一旦全球需求下降会导致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投资的一体化,通过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开展生产要素合作,实行研发、生产、服务的全球化。我国借助前一阶段的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应利用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创造全球化机遇,吸引国外先进要素,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乃至全球创新链。而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应在所处环节从事技术创新,提高所处环节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逐渐向价值链的两头延伸。

  4

  创新外贸外资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保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实施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传统产业中我国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低端产品、低端环节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对留在国内的中高端产品辅以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强贸易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拓展外贸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对利用外资,在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加强产业配套和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培育,营造吸引外资从事研发创新的环境。不断改进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与服务体系,给企业走出去从事正常的国际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

  5

  加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微观主体的培育。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要素整合。哪一个国家拥有的跨国公司越多,其整合全球生产要素的能力越强,反之其生产要素只能被国外跨国公司所整合,因此,一国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分工地位,必须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我国应不断健全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并实施有力的产业组织政策,鼓励企业的国内外兼并重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