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省社科院举行第23期现代智库论坛
2017-05-26 15:53:00  来源:交汇点

  5月23日,江苏省社科院举行第23期现代智库论坛,与会专家围绕江苏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思路与对策阐述了各自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金碚作了题为“精心构建治理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货币金融及虚拟经济的关系,使之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治理的问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金碚解释说,如果从事虚拟经济有更多机会获得比从事实体经济更多的收入和财富,并且虚拟经济活动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助益,反而从实体经济中汲取大量稀缺资源和利益,就难免发生严重的“脱实向虚”现象。就此他认为,要克服“脱实向虚”现象就必须形成激励相容的利益机制。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要让从事实体经济活动规则更透明,办事更便利,行动更自主,竞争更公平,因而壁垒更少,负担更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只有实体经济提高效率,并具有较高的盈利性,才能具备货币金融经济值得向其投资的条件;其二,完善货币金融体系的治理和监管,对成为金融投资标的物(例如资源产品、房地产等)的资产价格和交易行为,要限制其过度的投机性,避免其冲击破坏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其三,要完善法规,稳定政策,避免制度和政策的“多动”和不明潜规则导致市场主体的预期不定和行为紊乱。如果缺乏稳定的法规和政策预期环境,经济主体无所适从,就会倾向于转向获利周期较短的虚拟经济领域去“赚快钱”。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吴先满大体介绍了省社科院《江苏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的内容,该报告认为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与效益,是破解当前江苏经济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但是,江苏实体经济目前面临制造业整体供给水平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要素不足等短板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引进各类高端要素、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拓展集聚发展新空间、塑造全链竞争优势、降低运行成本等措施,大力推动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徐康宁认为,江苏发展实体经济,在发展理念上首先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大幅增加对制造业的投入。制造业自身也要练好内功,提高盈利能力和附加值。同时,必须要走国际化道路,充分结合江苏开放经济优势,整合国际生产要素,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原院长蒋伏心表示,江苏发展实体经济要落在制造业上,把打造“制造高地”作为江苏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内涵,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江苏实体经济的腾飞地。要注重激发江苏制造业的新动力,特别是激发民营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动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说,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目前要适应逆全球化和国际比较优势下降的新环境。江苏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利用兼并收购和股权投资等手段拓展江苏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通过质量提升、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发展氛围、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式增加新动能。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制度优势,使技术创新有制度依托。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主任、首席分析师周国洪说,江苏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实体经济扩张整合,是不同维度两个方向的融合,前者难度远远高于后者。江苏提振实体经济,寻找制造业新突破,一是企业要升维,突破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障碍。二是产业要升维,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这样一个中观维度,用新生态和新基因培育制造业。三是战略要升维,用超制造业的思维方式重构制造业竞争力,跳出传统制造业分析框架,重构制造业的空间。

  论坛最后,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对研讨观点进行了总结,认为振兴江苏实体经济发展,一要在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基础上,用完善法规稳定政策有效治理市场经济,合理平衡和配置经济体系中的虚实关系;二要明确振兴实体经济的内涵必须落实到制造业上;三要用超制造业的思维模式,重构江苏制造业发展空间;四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五要明确智能化发展方向;六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导向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七要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在振兴江苏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八要推动实体经济走国际化道路,整合国际生产要素。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